行业动态
银行经营管理?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
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
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是:
1、资金来源业务的经营,包括企业存款、外汇存款、储蓄存款、财政性存款、金融债券、信用证和限额结算保证金存款、保付支票、旅行支票以及向人民银行再贴现等业务;
2、资金运用业务的经营,包括发放各项贷款、办理贴现、同业拆放等业务;
3、其他业务的经营,包括结算、票据承兑、信托、租赁和代理业务等。
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,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营运资金,实行自主经营、独立核算、自负盈亏,自担经营风险,自求资金平衡,具有资金积累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,拥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法人;同时还应处理好银行经营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法律以至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。银行经营方针是以国家法律和经济政策为依据,在金融宏观控制下,适应商品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的发展规律,最大限度地筹集资金,高效率地运用资金,在开拓业务中提高经营效益。
【法律依据】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》
第三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:
(一)吸收公众存款;
(二)发放短期、中期和长期贷款;
(三)办理国内外结算;
(四)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;
(五)发行金融债券;
(六)代理发行、代理兑付、承销政府债券;
(七)买卖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;
(八)从事同业拆借;
(九)买卖、代理买卖外汇;
(十)从事银行卡业务;
(十一)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;
(十二)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;
(十三)提供保管箱服务;
(十四)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。
经营范围由商业银行章程规定,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。
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,可以经营结汇、售汇业务。第四条商业银行以安全性、流动性、效益性为经营原则,实行自主经营,自担风险,自负盈亏,自我约束。
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,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。
商业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。第五条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,应当遵循平等、自愿、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。
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
1、主要包括盈利性、流动性、安全性、社会性等四项原则。商业银行经营中的“四性”原则是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要求,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,忽视任何一项原则都会使银行经营管理出现问题。2、然而,上述四项原则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矛盾,往往难于同时达到最优状态,银行经营只有注意协调“四性原则”的关系,才能实现整体优化的银行经营管理。
拓展资料:
一、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经营一般至少应当遵守下列原则:
1、效益性、安全性、流动性原则。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,盈利是其首要目的。但是,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。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,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,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。我国《商业银行法》规定,商业银行以效益性,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原则,实行自主经营,自担风险,自负盈亏,自我约束。商业银行既要追求自身盈利,又要注重社会效益,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经营原则。
2、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。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,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,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。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,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,自主参与民事活动,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。
3、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。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,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。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,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,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,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,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。如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,他们就选择其他银行导致该银行退出市场。
4、自愿、平等,诚实信用原则。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。因此,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,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,公平交易,不得强迫,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,双方均应善意、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。
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,论述我国银行应该怎样进行管理
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资产管理理论、负债管理理论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。
资产管理理论是最早产生的一种银行经营管理理论,它的发展分为三种观点,即商业性贷款理论、转移理论与预期收入理论。
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种银行管理理论,认为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负债以增强其流动性。
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兼顾了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,强调资产与负债两者之间的规模与期限搭配协调,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。
各国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付诸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系列模型,主要包括线性规划模型、财务规划模型、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与存续期间缺口管理模型等。
上一个案例:增值税发票抵扣?增值税发票抵扣什么